校友素描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资讯>>校友素描>>正文
吴东毅:被“逼”出来了一家上市公司
2018-12-26  
 
校友名片    

吴东毅,厦门大学EMBA2014深圳班,深圳善为影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名片    

深圳善为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10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电影(院)票房运营商”,是一家服务于集电影互联网宣发和影片制作投资于一体的影视新三板挂牌公司。旗下拥有“千朗传媒”、“爱影院”、“爱电影网”、“掌尚娱乐”和“野人文化”等独立业务品牌,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占据一席之地,并开始拓展海外市场。2015年2月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为831973,此举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公司参与制作投资及宣发的影片主要有:《环太平洋2》、《记忆大师》、《反贪风暴 2》、《京城 81 号 2》、《双生》、《六弄咖啡馆》、《上山吧,兄弟》、《神探夏洛克》、《冰河追凶》和《判我有罪》等。



吴东毅在上我的领导力课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就坐在我的正对面靠教室后排的位置,而且课上基本上一言不发,只是专心的听讲、记录,连表情都很少。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跟他的性格非常有关系,他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不够热情”可能是大家第一次认识他时,对他的一个误解。



被“逼”出来的创业

   


2000年,吴东毅从家乡出来后第一站就来到了深圳,这座未来带给他成长、蜕变的城市。刚开始,他跟随亲戚在深圳从事音响销售,这是一家家族企业,因此更多的时候给他的只是象征性的工资,这和他理想中的收入有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原本在家、在学校是属于被照顾的对象,出来工作之后却要服务于别人,这种角色的变化让年轻的吴东毅一时难以适应。幸运的是,他调整的很好。他说,“心里不服气归不服气,但是该我干的事情我还是会把它干好”。


次年,吴东毅被品牌合作方派驻到一个新设的专卖店里工作,出于一心想要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信念,他很快就在商场打出名堂,所负责的专卖店销售额首屈一指。就在大家对他一致看好的情况下,令人遗憾的事情却发生了。由于该品牌的收缩策略,这个专卖店被列为撤销对象。无奈之下,吴东毅只能被迫选择离开。不过,这家商场的老板本人及高层管理人员都非常看重吴东毅,统统动员他并成功邀请他留了下来。之后,吴东毅在这又先后负责运营、采购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想到这里,即使到现在,吴东毅还非常感谢这位老板,双方相处的就像好朋友一样,过年或者一些重要的日子,也经常会在一起度过。


吴东毅一开始并没有创业的想法,而是跟许多年轻人一样,通过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在创业之前最后一份工作的经历,恰好触发了吴东毅创业的热情。结合在商场工作时的采购管理方法,经过一年的销售管理,月均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0%,为后期公司整体业务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优异的表现并没有给吴东毅带来符合心理预期的回报,他主动找老板协商,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吴东毅权衡再三,他认为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终和老板选择了“和平分手”。多年以后,双方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亲密。



被“逼”出来的上市公司

   


离开后不久,吴东毅开始介入电影票务团购的业务,并于2010年3月成立善为投资(善为影业的前身),其营销模式采用的就是近几年非常火热的“饥饿营销”,并且是先收钱后给票。这种做法现在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在当时的票务市场里却为吴东毅创造了几个“最”,比如,最早采用到付方式,最早在论坛里面做团购和最大的票务提供商等。由于深圳地区人口基数大,观影需求旺,年轻人口比重高,加之行业具有区域性的优势,因此吴东毅的票务业务仅仅深耕于深圳这一市场就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业绩。他做到除了BAT以外,其他网络票务公司同年在全国营业额的总和。然而,突出的业绩并没有给他们的公司——善为影业带来多大的关注度。吴东毅说,“虽然我们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是,名气还是太小”。


2012年3月,善为影业开始第一次转型,自主研发的电子票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上线后的结果是能够在服务广大观影客户的同时,也为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系列观影配套的增值服务。到了2014年9月,善为影业股改成功,并在2015年2月10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总股本为500万股。这是善为影业在遇到企业发展的瓶颈时,主动做出的一个调整。在吴东毅看来,“再往上走,想扩张,想发展,就必须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大众关注,上新三板,或许是一条出路”。


善为影业在挂牌上市阶段开始就积极地谋划转型,公司提出了“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电影(院)票房运营商”的愿景,业务主攻电影互联网宣发和制作投资,而传统的票务方面的占比已经越来越低,从2014年的99.19%骤降至2015年的16.71%。其中,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千朗传媒”和“爱影院”。全资子公司“千朗传媒”的影片硬盘物料的市场份额占据国产上映电影一半以上,这部分业务是电影发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业务链。而“爱影院”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为影院开发的自主运营工具,覆盖影院自有的会员及非会员需求,实现在线选座与线下会员线上化,营销互动及运营共享的功能。它有点像电商里面的天猫,每家影院都可以来发展他们各自的客户。善为影业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为影院提供研发和运营方面的帮助。目前已经上线的有1000多家,深受市场的认可及影院的好评。2017年使用“爱影院”产品的影院数量可望达到4000家,这将对影院的运营以及电影的发行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有了“千朗传媒”和“爱影院”,未来影片的发行工作将会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且紧密结合,同时,“爱影院”是发行方与影院利益互通的桥梁工具,减少了中间环节,让利益共同化、最大化。


2016年3月21日,善为影业发布了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的首份年度报告,在报告中,善为影业披露了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完成5次定增(定增价格依次为每股2.5元、6.6元、8.5元、20元、29元,其中29元/股在2015年11月启动,2015年12月完成认购,2016年3月完成备案),一共融到了7000万的资金。其中,最后一次定增是一次性融资了3900万,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善为影业的认可。从2015年开始,善为影业在资本市场上异常活跃,在完成对“千朗传媒”的全资收购以及“掌尚娱乐”的战略投资,又在2016年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前海千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千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善为影业(香港)有限公司和霍尔果斯善为影业有限公司,并参与投资设立北京野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互联网和电影的融合,实现了先下游后上游,全面切入电影产业链的布局,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向上游和周边产业渗透,挖掘新的利润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目前,善为影业旗下拥有“千朗传媒”、“爱影院”、“爱电影网”、“掌尚娱乐”和“野人文化”等独立业务品牌,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占据一席之地,并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在吴东毅看来,互联网将在电影产业链里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影院是电影播放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未来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再只是依靠院线作为唯一出路,互联网将承载更多的责任,包括播放、宣传、内容制作和用户画像获取等。美国的Netflix就是个鲜明的案例,通过网络大电影,为电影内容制作与互联网宣发等业务做好准备”。



不停歇的“学习者”

   


吴东毅是一位非常热爱学习的人,经常会参加一些外部机构的培训。其实,他早在2006-2007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关注EMBA了,直到2014年新三板上市以后了,还是觉得是时候再去提升一个档次。一开始,他还是有一点傲,不过,在经过学习之后,他的认知完全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上了学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特别是从野蛮成长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吴东毅也坦言,他承受的压力非常大,而持续学习的习惯可以帮助他更加冷静、理性地进行决策。因此,他非常庆幸当初选择继续学习的决定是正确的。


其实,第一次去厦大上EMBA的时候,吴东毅的准备度还略显不足,许多时候还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可能跟他个人的性格和公司所处的快速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关系。在人际交往方面,吴东毅属于一个比较内敛、内向、被动的人,不会主动去参与一些事情,比较少去参加班级活动。“我平常是不去KTV的,我担心自己是气氛的破坏者,这样反而对大家都不好”,吴东毅似乎有点愧疚地表示。其实,他是一个如果聊开了,会特别有共同话题的人。由于公司一直在高速发展,又是连续赶上多轮的定增,因此,在学习方面的精力就受到了一些影响,好在现在他已经处理地越来越得心应手,“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上课的时候电话非常多,现在很少有电话了”。吴东毅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原先思维是碎片式的,现在比较系统了”,这帮助他更轻易地处理管理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善为影业的发展前景备受看好,在EMBA圈里许多同学也纷纷参与了投资。甚至,有些同学在错失定增机会的时候,选择在二级市场购入了不少的股份。



逆势前行,脚踏实地

   


2016年,善为影业将企业发展主题定位为:静心、深化。吴东毅认为,“静心才能深化。只有我们夯实基础,才能不负所托”。善为影业的做法就是,“从下游往上走,越是别人看不起的,不看好的,被质疑的,越有机会”。吴东毅进一步解释到,“现在许多大公司的做法是,先做制片,然后做发行,最后再到网络终端,但这并非都能成功。我们正好相反,由于我们有8-9年的终端票务经验与互联网数据,所以更了解影院,更了解观众,更了解影片。我对我们的这个模式比较看好,因为基础比较扎实”。


善为影业所参投的《反贪风暴2》在2016年9月14日正式在中国大陆上映,在前期并不被看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逆袭,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大唱丰收。谈到逆袭的主要原因,作为出品方之一的吴东毅认为,“主要是优质的影片质量和良好的网络口碑”


目前,善为影业在体量上和国内的许多巨头相差悬殊,主要体现在影片的投资制作上。因此,他们更多采用的策略是合作的方式。譬如,预计在2017年4月上映的《记忆大师》,作为出品方之一的善为影业就选择了联合万达影视。谈到这个问题时,吴东毅说,“优秀的大企业在内控把握上,规范性方面做的更细、更精准,我们寻求与之深度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也发挥协同效应,除了这次与万达的合作以外,未来还会和好莱坞的一些巨头进行深度合作。


2015下半年,善为影业采用了新的logoUI:蜗牛,寓意是“背负着电影梦想慢行,但脚步坚定、志存高远”。同时,还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求实、善为、创新、卓越”。为此,吴东毅专门强调,“把‘求实’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求实’是高压线,是红线,谁都不能触碰,没有‘求实’,其他都免谈。而‘善为’主要是反映了人的品性和修养”。在提到企业文化产生会重要作用的时候,我们从善为影业2015年年报中的《致投资者的信》中可见一斑,“公司的成长意味着对团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那些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认同善为影业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战友,这样才能保证善为影业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善为影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在招募新管理层员工时发出的面试通知,在邮件中提到的几句话,我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


在加入之前请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你会墨守成规还是勇于创新?

你会屈从批评还是坚守信念?

你会为错误辩解还是会坦诚道歉?

你是会随波逐流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当你有困难时,你是会选择放弃还是会义无返顾地前行?

你会选择安逸的人生还是选择一个充满冒险与奉献的人生?

你想要波澜不惊还是想要搏击风浪?

你要做一个愤青还是要做建设者?

你是来打工还是来和我们一道再创一个新善为?

我知道可能这个决定很艰难,如果在以上的问题中你都选择了后者(否则请慎入!),并请确定您具有:

1、是本职领域的专家;

2、坦率直言富有创意;

3、高效擅于接收新鲜事物;

4、愿意从0开始;

足以独挡一面,那么我欢迎您的加入!


在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的时候,吴东毅表示,在整个产业链中,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细分市场的优势,将更多精力投入在开发影片的后端市场,如游戏、衍生品等等,并且能够在影片前期创作时就可以介入。另外,他还积极调整发展战略,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影片投资制作和电影互联网宣发,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吴东毅把善为影业的对标企业定位为美国的Netflix。国内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这家美国企业。但是,提到2013年出品的大名鼎鼎的《纸牌屋》,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源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在国内成为大众话题)。没错,《纸牌屋》就是Netflix奠定行业地位的又一经典之作。这是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盖图,能够提供超大数量的DVD,而且能够让顾客快速方便地挑选影片,同时免费递送。截止目前,在全球190个国家拥有8300万的用户,其中,美国4700万用户,其他国家拥有3600万用户。Netflix自2007年创立“流媒体”服务,借此公司的收入从1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68亿美元。它的一个颠覆性的举措是,采用“流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满足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影片的需求,而且可以非常精准地将一些影片推送给用户。在内容制作方面,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还能够帮助Netflix在拍摄时就大概知道观众可能会喜欢看哪一类的电影题材与主创人员的构成。


善为影业如果想要成为中国的“Netflix”,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如何从中突围,将是考验吴东毅及其团队的一个重大课题。


展望未来,吴东毅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表明他的决心,“我们不能为了达到投资者的诉求,而追求过快。该快不慢,该慢不快,要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




在2016年7月份新浪财经2016年新三板金牌董事长评选中,吴东毅获选新三板金牌董事长“创业领袖之星”,组委会给的获奖理由是:“打造公司形成电影互联网宣发+制片的生态布局,服务影迷、影城和影片的电影票房运营商。先后投资出品及发行影片有《神探夏洛克》、《冰河追凶》、《天亮之前》、《反贪风暴2》、《六弄咖啡馆》、《京城81号2》、《双生》和《记忆大师》等。”从跟吴东毅的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个年轻人表现出来这个年龄少有的沉稳,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还能够另辟蹊径、放平心态、脚踏实地,真是不可多得。善为影业目前的高层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仅28岁,都是正值当打之年,拥有满腔热血,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队伍。在此,预祝善为影业能够早日成为中国的“Netflix”。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