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下午在厦门环岛路海栖堂,厦门大学EMBA读书会迎来了年度大讲座“崖山之后真的无中国吗?”,由读书会顾问、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沈艺峰老师主讲。
作为年度经典大讲座,书友报名踊跃,并纷纷提前入席等待开讲。首先,由主持人卜姐进行开场介绍,向新老书友介绍沈艺峰老师作为读书会灵魂人物,自创会6年以来对读书会走心的支持与贡献,无论是推荐书籍、开设讲座、游学各方、读书心得等分享,都无疑给书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沈艺峰老师正式开讲。因为史学界“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崖山之后无中国、金蝉之后无华夏”的论断(崖山之战:南宋战败于元军)。
“崖山之后真的无中国吗?”带着这个疑问,书友们跟着沈老师的思路一起回顾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

首先是秦始皇时期,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争鸣,“焚书坑儒”一方面是源起为秦始皇被儒生嘲笑而泄私愤活埋四百多名咸阳城内的儒生,一方面是为了统一思想,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但是对诗书经史子集医药农桑兵书战策之类书予以保护。因此,秦是规定了“哪些书不能读”——此为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影响破坏,汉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次断裂。
而汉武帝时期的由董仲舒提出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亦是为了统一思想,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朝是规定了“只能读哪些书”——此为对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被完全地禁锢了起来,汉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二次断裂。
“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思想开始多样化,什么书都可以读,此时出现了不仕无为思想家竹林七贤的“魏晋自然主义:不仕/无为/崇尚自然厌世而不厌生/清谈”等,胡人侵入中原后,正是孝文帝推行胡人汉化政策,五胡外族皆被汉化,因此恰恰是胡人乱华而使中华民族思想从汉朝独尊儒术中解放了出来。——此为胡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次推动。
“辽金蒙古”,蒙古民族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元朝对有利于巩固蒙古统治地位的文化,他们就给予利用,不利或无益的,他们就给予搁置,但从来没有被彻底汉化过。因此,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崖山之后是没有中国了,朝代意义上的中国是没有了。从文化思想意义上来说,崖山之后中华文化思想也不再占据主流地位,被边缘化了。所幸的是,由于蒙古人对异族文化保持较为宽容的态度,虽然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不再作为社会的主流,但得以保存下来。元诸帝对中华文化思想采取利用但不被同化的措施。对于大蒙古人来说,汉人爱读什么书无所谓。到了元代中晚期,部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思想才又重新得到元朝统治者的青睐。——元朝为唯一没有文字狱的朝代,此为胡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二次推动。
“明代科举”,唐代科举考诗,宋代科举考词,王安石变法,认为应诗词歌赋并没有用,应该考“策问”,考“四书五经”。虽然王安石很快就被宋贬弃,但是埋下了种子。在明朝代,科举制重新启用了王安石的科举的主张,科举考《四书五经》,而标准答案从朱熹所注著《四书章句集注》得出,因此天下学子只能学这本书。科举制本身是好的,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本身也是好的,是将儒家思想、佛家、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而当科举制和朱熹宋明理学考试结合起来,便禁锢了学子的思想,此时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奄奄一息。——此为汉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第三次断裂。
“清之功过”,清朝满族虽有文字狱等破坏,但是清朝收买汉人,亦修四库全书,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中华民族文化。——此为胡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第三次推动。
综上,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断裂是胡人还是汉人造成的,想必一目了然。

书友互动时间,书友朱道荣和张云峰分别与沈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互动。沈老师认为,当一个新的文化要进入中国这片土地时,需要接受中华民族文化,在不影响到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情况下,找到融合之处,才能生存下来。


最后,读书会副会长张云峰进行本次读书会简短总结,并向沈老师颁发感谢信。会员们进行亲切合影留念。


晚间,书友会员们一起共进晚餐,理事小蔡师姐代表读书会理事会进行感恩年终报告总结。

至此,本次读书会活动圆满结束。感谢理事崔红提供场地支持。
